宁夏一家凌晨露营遇山洪,妻女失联:野游错一步,可能回不了家

发布时间:2025-07-21 16:33  浏览量:1

7月18日凌晨5点多,宁夏中卫的天刚泛出点青白,110的电话被一只冰凉的手攥响。“水……水把人卷走了……”男人的声音裹着湿冷的风,从孟北路那道山洪沟里飘出来,离黄河就一里地。

谁能想到,几小时前那辆往北长滩去的车,会载着这样一场祸事。北长滩的夜星空出名的清,大概是想躲开白日的燥,李先生一家四口揣着露营的家当,凌晨11点就上了路。可七月的西北山地,日头毒得能晒裂石头,夜里却可能藏着能吞人的水。这时候本就是黄河的汛期,山里的雨哪是慢慢落的?都是带着沙砾往下砸的。

车过沙坡头,雨突然就泼了下来,挡风玻璃上白茫茫一片。“掉头。”李先生打方向盘时,准是没料到这避险的念头,会把人往更险的地方送。

夜里的山路像蒙着眼走迷宫,雨刷器摆得再快也赶不上雨密。不知是慌了神还是雾迷了眼,车没往回走,反倒拐进立交桥下一片看着平的空地——后来救援队才看清,那是条干了许久的山洪沟,就因久没下雨,沟底的碎石被车轮碾得光溜,看着竟像个能歇脚的地方。

“在这儿避避吧。”许是有人说了这么句。野游碰上下雨,找个能挡挡的地方歇脚再平常不过,可没人抬头看看头顶的桥洞——这种低洼处,本就是山洪最爱冲的道。

李先生后来跟人比划,下车没十分钟,后颈突然一凉,不是雨,是带着土腥的风。跟着远处传来轰隆响,不是雷,是水墙砸在石头上的闷声。他一把拽住小儿子就往高坡跑,脚下的碎石被水流冲得打转转。“回头就见她们娘俩刚迈脚,水就没过膝盖了……”

那水来得凶极了,卷着泥沙、断木,还有拳头大的石头往前撞。短时的暴雨让干沟瞬间成了咆哮的河。李先生被浪掀得摔了两跤,胳膊肘擦出片血,可他只顾着攥紧孩子往坡上爬。等扒住块石头回头时,眼里只剩黄浊的水——老婆和大女儿早没了影。

消息传到野游圈时,我正收拾秦岭带回的装备。群里老周发的图里,救援队的橙色救生衣在黄泥水里格外扎眼,探杆往沟底戳一下,都像敲在人心上。蓝天救援队的兄弟说,那水流急得能掀翻越野车,“冲锋舟刚下就被浪拍得横过来,找了半宿,只捞着个印着兔子的粉色水杯。”

这事儿堵得人心里发沉,可更该让人醒神的,是那些“本可以”。

常往野地跑的人总说“看运气”,可自然从不给侥幸留余地。凌晨11点赶路,夜里视线差,对路的判断得打对折;汛期往山里钻,出发前不看“山洪预警”,跟闭着眼过钢丝有啥区别?宁夏气象局头天下午就说了,沙坡头几小时内有强降雨,山洪风险高。许是刷手机时没在意,许是觉得“哪就那么巧”。

更糊涂的是那个避雨的地方。老辈玩户外的都知道,扎营得躲着河道、悬崖和桥洞。那些看着干硬平坦的沟谷,说不定就是老天爷划的泄洪道。去年我在川西遇着类似的雨,提前三天就跟老乡打听水情,老乡指着山壁上一道白痕:“那是去年水漫到的地方,你们再往上挪十米。”

李先生一家下车时,怕是谁也没想过,车其实是更结实的“壳子”。懂行的都清楚,山洪刚来时,车没熄火就该果断冲,只要水没没过半个车轮,比下车安全多了。可他们下了车,等于把自己扔进了水的主战场。

事发两天了,搜救队还在沟里一寸寸找,黄河边也拉起了线。那个被冲走的妈妈,出门前说不定正给孩子的水壶装凉白开;那个没跑掉的女儿,许是还盼着天亮能在沙坡上放风筝。谁能想到,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,会变成这样。

翻出自己的露营清单,我在“看天、查地、备应急”下面画了三个粗杠。野游的乐子,从来系在“敬”字上——知道哪不能去,明白啥时候该退,才敢说亲近自然。

星空再好看,也不如一家人整整齐齐回家。下次往野地去,多看看天,多瞅瞅地,心里有数,脚才站得稳。别让一场随性的出行,成了说不出再见的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