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田一旋胯就活?掌握“单重换裆”技巧,打拳立刻脱胎换骨!
发布时间:2025-07-13 14:30 浏览量:1
昔日弯弓射雕,东邪西毒。今日桃花岛上,玉箫声落。人生在世,白驹过隙。黯然销魂掌,刚猛绝伦。红颜弹指间,刹那芳华。一曲烟雨遥,笑傲江湖。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。
打拳有没有真功夫,全看胯活不活。老拳师常说:"三年练拳,不如一年练胯。"这话不假。胯轴三通。一通腿劲,二通腰力,三通丹田。这个根节,是关键处,重中之重。
打拳,有没有味道,很大程度,看你的胯法如何。因为承上启下,所以胯法多变,为历代拳家所重。北京有位练了二十年的老师傅,年轻时总觉劲道不顺,后来在山西遇到位老拳师,只点拨了一句:"裆不虚,胯就死。"
他回去苦练三个月,突然开窍,从此拳法大变。胯的关键,在胯轴。胯轴的关键,一个字,活。裆不虚,胯就没有腾挪空间,这个要注意。调胯,即是换重心,不用刻意调腿,既省时又省力。
永领百汇,头上有旋儿,吊住周身,涡流俱沉。一边旋,一边沉。落步掉胯,换裆布重。一边辗转,一边升腾。手绕着身子,胯围着丹田。身法大,不是身子动静有多大,是两胯腾挪的够大,不是胳膊腿有多长。
调胯就是换重心。你看那些高手打拳,步子不大,两胯却像装了轴承。太极拳里的"云手",外行看手,内行看胯。陈氏太极的"掩手肱捶",那股子爆发劲,全在胯的突然一拧。
掖胯要像坐高凳。有次见位老师教学生,让学生胯下夹张纸,要求走动时不掉。这法子虽土,却真管用。丹田顶胯根时,命门那块得绷住,就像后腰贴了块钢板。突然丹田一吊,劲从脚底直窜头顶,这才是真功夫。
八极拳讲究"跺脚震胯"。李书文当年练拳,能把青砖跺碎,靠的不是蛮力,是胯劲传导。单腿站桩时,虚腿的胯要掖,实腿的胯要填,这个转换要像钟摆般自然。
形意拳的"三体式",看着简单,要练出味道,胯得会"翻锅底"。郭云深当年"半步崩拳打天下",那半步的玄机,全在胯的瞬间调整。一个崩拳里头,胯要完成蹬、转、填三个动作,快得让人看不清。
单重,一腿发力,靠胯接引,好比开关,这边虚掖,那边填接,左右来回调换着做。打拳是这样,一个式子里头劲多,调胯有十几次,再走身上的劲,一趟拳下来,几百个劲,一气呵成。
不经过训练,一般人是拿不下来的。胯通着腰,一动丹田就旋腰,一旋腰就换胯。一边掖,一边填。为何填胯?用胯去接腰劲。腰里有劲,是好的。用胯顶着腰眼,就更有好了。
用好了胯,解放了骨盆。善用骨盆者,强悍。两个胯轴和命门,形成三角形,结构到位,支撑力就强。胯通着丹田,这个环节,很重要。胯活,但可不是晃荡,是有规律的调换。
骨盆就是人体的大秤砣。民国时天津有位镖师,个子矮小,却能摔翻壮汉,秘诀就是善用骨盆。两胯轴与命门形成三角,站桩时就像三脚架,稳当得很。丹田旋胯要像摇辘轳。
见过练八卦掌的,走圈时胯活得像水中的鱼,那"单换掌"转胯时,腰带手,胯带步,整个人像拧紧的发条。突然一松,劲就射出去了。真正的好胯,摸上去能顶出棱角。
尚云祥说"胯是千斤顶",这话实在。练形意拳的,发劲时胯骨突出来,那劲才真透。打拳如写毛笔字,胯就是手腕。王羲之写"之"字,手腕的转动,和咱们打拳转胯一个道理。拳法千年事,尽在一胯间。
- 上一篇:泰州三对母女川西遇险 网友曝离婚表妹遇难
- 下一篇:我摆地摊(散文)